校企合作/产教融合发展 育“半成熟员工”******
图:实习实训基地的投入使用,使得学生在校即在企,上课即上班。
泰豪集团战略委员会委员兼AI研究院院长匡华介绍,学院在教学和实训中让学生能同时掌握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,成为一个“半成熟的员工”。“比如说,我们现在应用AIGC(人工智能生成内容)平台,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、绘画能力,教学生如何进行提问,如何构建场景等。在毕业后,学生就能更快适应工作需求。现在,我们多数专业毕业生三年后月均薪酬超万元。”据悉,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秉承“产教融合、创新发展”人才培养理念,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单位为契机,深入推进工学结合,做到“校中有企、企中有校”,并大力推行“双师型”师资队伍建设,即专业教师“上班在工作室,上课在学院”。
在校即在企 上课即上班
目前,学院通过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,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,按照专业与岗位对接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、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对接的要求,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,涌现出一大批喜人的教学成果。学院先后与华为、腾讯、京东、康明斯、亚马逊等世界500强企业及法国达高、完美世界等知名企业开展合作,共建校企合作定向班,并配套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34个,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8个。实训基地完全按照企业生产环境进行设置,实现学生在校即在企,上课即上班。\大公报实习记者张子淳、王薪媛
学子手记/创新求变 千年赣茶融入国际潮流******
图:学子采访江西林恩茶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利人(左一)。/大公报记者黄慧摄
江西地处中国中部,自古山高水长、云蒸霞蔚,孕育出千年茶香。陆羽《茶经》载其佳茗,宋明以来江西茶便享盛誉于世。走进林恩茶业董事长袁利人的现代城市工场,他直言:“任何一个优质的特色产品都不是从天而降的。以茶为例,好的土壤,天然气候条件,物竞天择的优良品种,独到的工艺传承,形成了江西茶产业的底盘和基础。”
袁利人认为,江西茶精神根植于民族文化传承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也养一方茶。历代文人墨客的品茗吟诗,传递出江西茶的中正平和、包容雅致。林恩茶业深知,每一杯地道江西茶,都是自然选择、人工匠心和人文情怀的结晶。
谈及企业发展理念,袁利人强调“纯淨好茶”。他表示,林恩以全产业链布局,严控标准,从茶园到茶杯,每一道工序精雕细琢。这份坚守让企业在信息公开、食品安全极高的欧洲市场深耕25年,与一众百年家族茶品牌展开全球茶供应链合作,成为具有国际话语权的赣茶品牌。“市场是最好的老师、林恩能够走向全世界,就是江西好山好水好人文练就的独特风味,品质以及坚守的长期永续的经营信誉。”
面对消费升级 深耕守正创新
面对消费升级,林恩在守正创新上探索更深。袁利人介绍,企业在继承传统製茶工艺的同时,注重产品研发和跨界设计。无论是Mild、Mellow、Malty的甜润本味,还是更适应年轻消费群体的产品创新,林恩始终坚持让江西茶既不失本色,又能融入国际潮流。在他看来,改善口感层次,拓展茶饮场景,是江西茶精神活跃传承的必由之路。
民族的就是世界的。袁利人以林恩25年国际化为例,谈及江西茶精神如何助推品牌出海:诚信主业,守正有机增长。在外部波动带来的全球化挑战下,林恩始终以诚信、韧性和前瞻精神稳步前行。他感慨:“江西茶凭着底线思维与创新步伐,屡次化危为机,这就是我们江西茶人的底气。”
如今,林恩现代城市工场已落成──50亩园区,涵盖数字化车间、品牌体验中心和全球研发实验室,成就中部地区茶文旅、现代制造多元融合的新典范。林恩还率先推动一二三产业贯通、海内外市场协同、科技与人文并进,致力于每天让全球500万人享用纯淨赣茶。
至于江西茶精神的细腻表达,袁利人说,绿茶之清新、白茶之纯淨、黄茶之甘润、红茶之醇厚、黑茶之陈香,各有风雅。但归根结底,“无论工艺还是品鉴,都离不开一份敬畏自然、精工细作和与时俱进的心。”这是千年茶乡的坚守,也是林恩创新的根本。
品牌发展看似风起云涌,实则每一步都需不懈传承和审慎创新。江西茶精神,正如一杯杜鹃红,醇厚且悠长,温润也坦荡。
大公报实习记者陈知涵